10月10日傍晚,一場事故瞬間刷爆了各大網絡,引發了全社會的討論。江蘇省無錫市312國道開往上海的西崗路橋面坍塌,導致卡車和幾輛私家車被壓壞,并造成3人死亡,2人受傷,5輛汽車受損。
無錫高架發生的側翻事故,讓人揪心,那么面對突發事故的發生,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、眼睜睜的看著嗎?
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提前了解橋梁的實時狀態,從而達到提前預防事故的效果呢?
今年9月,聯智監測率先全省在望城建立市縣區域級“北斗+公共安全綜合監測預警服務”項目,以毫米級形精度監測區內高速公路邊坡、橋梁等基礎設施,確保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究竟如何實現呢?我們一起了解下!來到溈水大橋,可以看到橋梁中央安裝了四個類似于蘑菇頭的新穎裝置。你可不要小瞧它哦,正是這個小小的可愛裝置便可對整座大橋進行全天候24小時監測,一旦大橋發生位移,它能第一時間發送預警。
聯智監測工作人員告訴小編,除了安裝了4個北斗監測裝置外,同時在橋頭安裝了4個拉線式位移監測站,用于監測橋梁伸縮縫的伸縮變化,當主梁的位移和伸縮縫的伸縮量發生異常情況時,裝置系統將第一時間發出預警,預警信息將推送給應急管理部門處理,避免事故的發生。
這是聯智監測今年在望城區建設的“北斗+公共安全綜合監測預警服務”項目內容之一,在雷鋒大道橋、柳林江大橋、茶亭水庫、楊橋水庫等8個位置建立監測體,有效解決望城重要基礎設施、地質災害等安全預防問題。
運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和其他傳感技術,與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通訊網等相結合的結構安全監測系統。
在聯智橋隧北斗智能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,可以看到橋梁等項目的實時監測位移曲線圖。“紅線代表沉降位移,藍線代表水平位移。”在實時監測的基礎上,以兩條曲線呈現出一段時間以來各監測點的位移變化情況,并用紅、橙、黃三種顏色表示出各監測點位移變化量的顯著程度。
一旦出現異常情況,系統會自動預警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,第一時間查看系統信息并進行處理。
據了解,本次望城區實施“北斗+公共安全”預警監測平臺服務項目,在全區布設了雷鋒大道橋、柳林江大橋、茶亭水庫、楊橋水庫等8個監測體,63個監測站,24小時自動監測預警。
如果任何一個監測點有這種自然災害的預兆,系統都能及時掌握,有效控制災害的發生,確保全區重要基礎設施,包括市政、交通、地質災害、水庫大壩的安全,保障基礎結構本體的安全以及周圍的公共安全。
精度以毫米計算,提前預測“危險”。打造縣區級的公共安全智慧管理云平臺,聯智監測用科技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。好樣的!